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标题头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绿浪·金链·高原红:河湟谷地的调色盘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观察·乐都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牛玉娇 刘娟娟
发布时间:2025-08-04 07:27:27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海东市乐都区,坐落在河湟谷地之上的一片沃土。行走夏日的乐都,脚下是沉淀千年的柳湾彩陶土层,眼前是连片铺展的现代农业画卷。

  当晨光穿透薄雾,为翠绿菜畦镀上光泽,高原农业的生机跃然眼前。我们思索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我们追问占全省三分之一的“菜篮子”分量究竟几何?

  答案,就“蔬”写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上。

  漫步湟水河畔,婆娑的柳绿花红与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相映成趣。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乐都探索出了一条“保粮、稳畜、强菜、扩薯、推果”的特色之路,其背后是对因地制宜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

  细细品味这座看似普通的高原小城,在细数“青藏门户,乐都果蔬”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感受到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

设施农业与五彩田地。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原“菜篮子”的转型之路:从精耕温室到力拓大田

  高原阳光洒在洪水镇姜湾村的蔬菜育苗基地,高标准温室里培育的乐都长辣椒苗、西红柿苗、茄子苗等作物青翠欲滴。

  在7号温室,技术员彦春华正根据智能化控制器显示数据,精准测温、浇水和调节风口开合。温室隔壁的200栋拱棚中,三膜种植的大红椒已挂果,即将销往中亚和欧洲等地。

  看似是河湟谷地上最常见的温室大棚,但育苗基地却内藏乾坤——这里是乐都区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坚实阵地。基地负责人周兴华告诉记者,今年截至目前,棚内育苗已达1500万株,既能满足乐都本地种植需求,还能向周边出售。

  近年来,随着乐都区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户对育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地的育苗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突破。“基地嫁接辣椒苗占总育苗量的近半数,我们针对冬天的低温和水质挑战,及时增配空调与净水设备;此外,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日夜守护幼苗安眠。”周兴华说。

  在寿乐镇道路两旁,银色拱棚如珍珠般散落峡谷。乐都作为青海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地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搭建土棚,开创高原地区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先河。

  然而,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杰坦言:“目前,设施农业发展遭遇瓶颈,部分单体棚造价达37万元,投入产出比日益失衡。”

  为此,乐都将战略重心逐渐向广袤大田转移:今年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突破至12万亩(1亩约0.067公顷),并且目标清晰——向大田要产能。

  高杰解释说:“一方面,通过科学轮作,一年可实现二至三茬收获。另外,我们通过海拔落差调控种植周期,实现川水-沟岔-脑山三区蔬菜梯次上市。唯有靠量冲击,乐都蔬菜才能在内地市场真正立足。”

  销售思路也更加明晰,保供省内市场与瞄准省外需求并行,广东爱叶菜、武汉需蒜苗、上海喜青海西红柿……记者了解到,今年乐都重点发展叶菜类,引进了豆苗菜、龙牙菜、西洋菜等十余品种。

  眼下,乐都区寿乐镇的千亩蒜苗汇成一片盎然绿海,每当微风拂过,浓郁蒜香沁人心脾。在交易区农户笑意难掩:“每公斤4元,除去成本每亩净赚4000元,比传统作物强得多!”而在2024年,亩均产值1.3万元的亮眼数据,正是露地蔬菜蓬勃发展的最佳注脚。

  从育苗中心的精密穴盘到大田如海的翻滚绿浪,乐都蔬菜产业在悄然进行重心转移,当设施农业行至深水区,更辽阔的大田正焕发出惊人产能。

采摘菌菇。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马铃薯“金链”兴起:科技育种赋能精深加工

  每年五一前后,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乐都区中岭乡、马营乡、李家乡等地,村民开始播种马铃薯。他们主要种植“乐薯1号”“青薯9号”“青薯10号”等品种,保守统计,平均亩产预计2500公斤以上。

  据了解,2024年乐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1.67万亩,产量53.5万吨,实现产值5.4亿元,占农作物总播面积近40%。从曾经的“救命薯”逐渐转变为“小康薯”,高效蜕变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革新。

  乐都区充分利用适宜繁育脱毒马铃薯种薯的自然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马铃薯脱毒技术,开始进行茎尖脱毒、组织快繁及种薯繁育工作,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省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种薯繁育突破也为深加工铺平道路,乐都马铃薯种植远近闻名,但如何让一产“接二连三”?

  今年3月7日,总投资1.1亿元的青海胜道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道薯业”)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投产运营。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成为盘活乐都大田作物的核心引擎。

  走进胜道薯业的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在全自动流水线上,黄澄澄的薯条如金色瀑布倾泻而下,被迅速冷冻和分装。

  胜道薯业生产车间负责人费新随手拿起一根刚炸好的薯条,清脆的“咔嚓”声格外悦耳:“乐都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做出的薯条口感酥脆不回软——这就是我们产品打开市场的底气!”

  费新介绍,胜道薯业秉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理念,形成了“农户生产+工厂收购+企业销售”的闭环模式,将有力推动乐都区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升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胜道薯业的投产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约1万名劳动者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过去种洋芋只够填肚子,现在工厂包培训、包收购,每月能挣4000多元。”车间工人感慨道。

  在试运营过程中,企业发现原有的马铃薯不适合加工,于是乐都围绕胜道薯业生产所需品种,迅速引进“甘农薯7号”等5个新品种试验示范7000亩。

  高杰算了一笔账:“加工薯收购价每公斤1.4元,亩产超4000公斤,农民亩收入将破5000元,这个收入将是传统作物的两倍。”

  然而,企业的布局远不止于此。在一期薯条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加工厂二期还将打造玉米、蚕豆、豌豆等深加工链条。

  从繁育基地的脱毒苗到流水线上的黄金薯条,从传统小农的零散耕作到覆盖万亩的订单农业,乐都马铃薯的蜕变之路,正为西部冷凉地区蹚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突围样本。一个企业盘活区域种植结构的构想,正在乐都变为现实。

大葱丰收。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十年“樱”利在望:技术创新点亮高原红

  凌晨3时,大棚里的余热逐渐散去,当温度计上显示温度9摄氏度左右时,高庙镇旱地湾村种植户李启业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仔细调节棚顶的棉帘。这两天棚内挂果正当时,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果子有影响,所以他非常谨慎。

  “每一颗樱桃都是汗水浇出来的。”李启业望着满树红果感叹。就在四年前,他还是个种韭菜辣椒的普通农户,靠种植大棚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看到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靠大棚樱桃年入十几万时,我和家人商量,在2021年将自家的两个大棚栽上了樱桃树。第一年只收了50多公斤果子,第二年挂果250多公斤,到今年我的三个棚预计能产900多公斤樱桃,按当前行情收入十几万没问题。”李启业说。

  在乐都区,这样的“樱桃翻身记”正在千家万户上演,而这个故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1994年,乐都区首次引进大樱桃种植,最初在露天种植,但试种效果平平。直到2006年,“能不能让大棚蔬菜技术用在果树上”的实验才开始。

  乐都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根善至今记得试种第一年的冬天: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守在清泉村的试验棚里,盯着温度计不敢眨眼,在凌晨两点,棚温骤降至零下,他们点燃备用煤炉的手都在发抖。

  “从萌芽到开花那二十天,温度差一度,湿度差一点,满树花苞说落就落。”李根善指着记录本上的笔记说。

  但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种好大棚樱桃的秘诀是什么?李根善觉得掌握技术是基础,最主要的是耐心和勤快。

  每年12月花期来临,清晨7时天还没亮,李启业夫妇就要去大棚工作。两人配合着用授粉枪轻扫花蕊,每棵树在花期内要反复授粉三次。“你看这枝条,去年忘挂标识牌,少授一遍粉,整枝都没结果,减产至少三四斤。”李启业指着光秃的枝条苦笑。

  “以前种韭菜,五分地年入五千元算顶天。现在同等地块种樱桃,收入是以前的10倍以上。”旱地湾村村主任李善国介绍,如今全村457户人家有412户种樱桃,温室樱桃种植达212栋,旱地湾已经成为乐都区一村一品大樱桃示范村。

  据了解,2024年乐都区露天和大棚樱桃种植达5600亩,全年樱桃总产量飙升至4690吨,产值突破1.2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打开农技中心的数据图,产值和产量双提升的曲线凝结着三十年接力:引进种植30多个品种,百余次技术培训,共同交流探索,以及从露天种植到智能温控的升级。

  乐都区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集约化经营”的思路,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都大樱桃”,当前涌现出了“雪山融水”“清泉樱桃”等为典型代表、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当地发展水平的果品品牌。

  产业蓬勃背后仍有隐忧。“一座温室投入约10万元,对农户压力不小。”李根善站在温室前坦言,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金融支持以推进设施智能化,同时亟需解决技术人才短缺与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记者手记】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最大价值

  在采访时,高杰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从6月到10月,如果我们能每天稳定供应200吨,对于现阶段乐都的蔬菜产业来说,这就是胜利。”

  朴实的话语,以及这个看似保守的目标背后,是相关部门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即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寻找突破口,再创造最大价值。

  数据显示,在2024年乐都区34亿元的一产产值中,蔬菜产业占比18.7%。今年,乐都区继续积极推动实施“设施+露地”蔬菜双轮驱动战略,蔬菜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精品化与规模化并行的发展路径。

  当前,乐都已构建起“一核三带多基地”特色种植格局:建成全省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植繁育基地,乐都长辣椒种植带动1.2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12家龙头企业、32家蔬菜种植基地与42家果薯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深入观察乐都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其源自三个维度的创新实践。首先,基于海拔差异构建的川水-沟岔-脑山三级种植体系,让蔬菜像接力赛般梯次上市;其次,科技育苗将关键生长期浓缩在大棚里,出棚后快速成熟的技术支撑路线;第三,抓住夏季南方“菜荒”窗口期,将冷凉蔬菜“北菜南运”,直供粤港澳。

  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向设施要精品、向露地要产量”的发展逻辑,不再是盲目追求全年供应,而是集中力量打造黄金产季。当客商拿着绿色有机认证报告来采购时,或许正是对高原农业发展智慧的最好肯定。(作者:李庆玲)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学习考察
青海省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天津举行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西宁:文化公园千株睡莲竞放
青海西宁:大通警民合力救助两只野生动物
24H热点
前5个月青海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0.5% 进出口增...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外贸“...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学习考察 尹力殷勇与吴晓军...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学习考察 陈敏尔张工与吴晓...
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再出发 实干争先谱新篇 深...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山河同心 筑梦青海】援青聚力谱新篇 高原奋进绘...
青海:税惠赋能有力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热点图片
【青洽会前瞻】第26届青洽会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青洽会前瞻】第26...
文亭巷社区的歌儿传四方
文亭巷社区的歌儿传四方
高原“绿电铝” 出鞘向光行
高原“绿电铝” 出鞘...
高原智慧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线 年发电量有望提升25%
高原智慧电站智能巡...
“凌小蛰”重生背后的流量密码
“凌小蛰”重生背后...
海北:守护青山翠影 收获“绿色”未来
海北:守护青山翠影 ...
算电协同,解锁“零碳”产业园密码——“绿色算力赋能青海实体经济”系列报道④
算电协同,解锁“零...
“一条线路”串起民生幸福
“一条线路”串起民...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绿浪·金链·高原红:河湟谷地的调色盘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观察·乐都篇

青海日报
2025-08-04 07:2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绿浪·金链·高原红:河湟谷地的调色盘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观察·乐都篇

青海日报
2025-08-04 07:2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罗源鉴江海洋生物产业园填砂600亩 完成投资3.74亿

  • 2025-08-04 07:27:27
  • 来源:青海日报
百度 那将是世界上最具视觉震撼的地方,唯一的类月地貌,当然更是最适合乘坐热气球的地方…|网红之地卡帕多奇亚来到卡帕多奇亚,当然要体验一番声名在外的洞穴酒店了。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海东市乐都区,坐落在河湟谷地之上的一片沃土。行走夏日的乐都,脚下是沉淀千年的柳湾彩陶土层,眼前是连片铺展的现代农业画卷。

  当晨光穿透薄雾,为翠绿菜畦镀上光泽,高原农业的生机跃然眼前。我们思索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我们追问占全省三分之一的“菜篮子”分量究竟几何?

  答案,就“蔬”写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上。

  漫步湟水河畔,婆娑的柳绿花红与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相映成趣。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乐都探索出了一条“保粮、稳畜、强菜、扩薯、推果”的特色之路,其背后是对因地制宜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

  细细品味这座看似普通的高原小城,在细数“青藏门户,乐都果蔬”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感受到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

设施农业与五彩田地。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原“菜篮子”的转型之路:从精耕温室到力拓大田

  高原阳光洒在洪水镇姜湾村的蔬菜育苗基地,高标准温室里培育的乐都长辣椒苗、西红柿苗、茄子苗等作物青翠欲滴。

  在7号温室,技术员彦春华正根据智能化控制器显示数据,精准测温、浇水和调节风口开合。温室隔壁的200栋拱棚中,三膜种植的大红椒已挂果,即将销往中亚和欧洲等地。

  看似是河湟谷地上最常见的温室大棚,但育苗基地却内藏乾坤——这里是乐都区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坚实阵地。基地负责人周兴华告诉记者,今年截至目前,棚内育苗已达1500万株,既能满足乐都本地种植需求,还能向周边出售。

  近年来,随着乐都区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户对育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地的育苗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突破。“基地嫁接辣椒苗占总育苗量的近半数,我们针对冬天的低温和水质挑战,及时增配空调与净水设备;此外,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日夜守护幼苗安眠。”周兴华说。

  在寿乐镇道路两旁,银色拱棚如珍珠般散落峡谷。乐都作为青海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地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搭建土棚,开创高原地区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先河。

  然而,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杰坦言:“目前,设施农业发展遭遇瓶颈,部分单体棚造价达37万元,投入产出比日益失衡。”

  为此,乐都将战略重心逐渐向广袤大田转移:今年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突破至12万亩(1亩约0.067公顷),并且目标清晰——向大田要产能。

  高杰解释说:“一方面,通过科学轮作,一年可实现二至三茬收获。另外,我们通过海拔落差调控种植周期,实现川水-沟岔-脑山三区蔬菜梯次上市。唯有靠量冲击,乐都蔬菜才能在内地市场真正立足。”

  销售思路也更加明晰,保供省内市场与瞄准省外需求并行,广东爱叶菜、武汉需蒜苗、上海喜青海西红柿……记者了解到,今年乐都重点发展叶菜类,引进了豆苗菜、龙牙菜、西洋菜等十余品种。

  眼下,乐都区寿乐镇的千亩蒜苗汇成一片盎然绿海,每当微风拂过,浓郁蒜香沁人心脾。在交易区农户笑意难掩:“每公斤4元,除去成本每亩净赚4000元,比传统作物强得多!”而在2024年,亩均产值1.3万元的亮眼数据,正是露地蔬菜蓬勃发展的最佳注脚。

  从育苗中心的精密穴盘到大田如海的翻滚绿浪,乐都蔬菜产业在悄然进行重心转移,当设施农业行至深水区,更辽阔的大田正焕发出惊人产能。

采摘菌菇。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马铃薯“金链”兴起:科技育种赋能精深加工

  每年五一前后,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乐都区中岭乡、马营乡、李家乡等地,村民开始播种马铃薯。他们主要种植“乐薯1号”“青薯9号”“青薯10号”等品种,保守统计,平均亩产预计2500公斤以上。

  据了解,2024年乐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1.67万亩,产量53.5万吨,实现产值5.4亿元,占农作物总播面积近40%。从曾经的“救命薯”逐渐转变为“小康薯”,高效蜕变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革新。

  乐都区充分利用适宜繁育脱毒马铃薯种薯的自然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马铃薯脱毒技术,开始进行茎尖脱毒、组织快繁及种薯繁育工作,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省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种薯繁育突破也为深加工铺平道路,乐都马铃薯种植远近闻名,但如何让一产“接二连三”?

  今年3月7日,总投资1.1亿元的青海胜道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道薯业”)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投产运营。这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成为盘活乐都大田作物的核心引擎。

  走进胜道薯业的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在全自动流水线上,黄澄澄的薯条如金色瀑布倾泻而下,被迅速冷冻和分装。

  胜道薯业生产车间负责人费新随手拿起一根刚炸好的薯条,清脆的“咔嚓”声格外悦耳:“乐都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做出的薯条口感酥脆不回软——这就是我们产品打开市场的底气!”

  费新介绍,胜道薯业秉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理念,形成了“农户生产+工厂收购+企业销售”的闭环模式,将有力推动乐都区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升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胜道薯业的投产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约1万名劳动者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过去种洋芋只够填肚子,现在工厂包培训、包收购,每月能挣4000多元。”车间工人感慨道。

  在试运营过程中,企业发现原有的马铃薯不适合加工,于是乐都围绕胜道薯业生产所需品种,迅速引进“甘农薯7号”等5个新品种试验示范7000亩。

  高杰算了一笔账:“加工薯收购价每公斤1.4元,亩产超4000公斤,农民亩收入将破5000元,这个收入将是传统作物的两倍。”

  然而,企业的布局远不止于此。在一期薯条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加工厂二期还将打造玉米、蚕豆、豌豆等深加工链条。

  从繁育基地的脱毒苗到流水线上的黄金薯条,从传统小农的零散耕作到覆盖万亩的订单农业,乐都马铃薯的蜕变之路,正为西部冷凉地区蹚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突围样本。一个企业盘活区域种植结构的构想,正在乐都变为现实。

大葱丰收。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十年“樱”利在望:技术创新点亮高原红

  凌晨3时,大棚里的余热逐渐散去,当温度计上显示温度9摄氏度左右时,高庙镇旱地湾村种植户李启业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仔细调节棚顶的棉帘。这两天棚内挂果正当时,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果子有影响,所以他非常谨慎。

  “每一颗樱桃都是汗水浇出来的。”李启业望着满树红果感叹。就在四年前,他还是个种韭菜辣椒的普通农户,靠种植大棚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看到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靠大棚樱桃年入十几万时,我和家人商量,在2021年将自家的两个大棚栽上了樱桃树。第一年只收了50多公斤果子,第二年挂果250多公斤,到今年我的三个棚预计能产900多公斤樱桃,按当前行情收入十几万没问题。”李启业说。

  在乐都区,这样的“樱桃翻身记”正在千家万户上演,而这个故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1994年,乐都区首次引进大樱桃种植,最初在露天种植,但试种效果平平。直到2006年,“能不能让大棚蔬菜技术用在果树上”的实验才开始。

  乐都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根善至今记得试种第一年的冬天: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守在清泉村的试验棚里,盯着温度计不敢眨眼,在凌晨两点,棚温骤降至零下,他们点燃备用煤炉的手都在发抖。

  “从萌芽到开花那二十天,温度差一度,湿度差一点,满树花苞说落就落。”李根善指着记录本上的笔记说。

  但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种好大棚樱桃的秘诀是什么?李根善觉得掌握技术是基础,最主要的是耐心和勤快。

  每年12月花期来临,清晨7时天还没亮,李启业夫妇就要去大棚工作。两人配合着用授粉枪轻扫花蕊,每棵树在花期内要反复授粉三次。“你看这枝条,去年忘挂标识牌,少授一遍粉,整枝都没结果,减产至少三四斤。”李启业指着光秃的枝条苦笑。

  “以前种韭菜,五分地年入五千元算顶天。现在同等地块种樱桃,收入是以前的10倍以上。”旱地湾村村主任李善国介绍,如今全村457户人家有412户种樱桃,温室樱桃种植达212栋,旱地湾已经成为乐都区一村一品大樱桃示范村。

  据了解,2024年乐都区露天和大棚樱桃种植达5600亩,全年樱桃总产量飙升至4690吨,产值突破1.2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打开农技中心的数据图,产值和产量双提升的曲线凝结着三十年接力:引进种植30多个品种,百余次技术培训,共同交流探索,以及从露天种植到智能温控的升级。

  乐都区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集约化经营”的思路,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都大樱桃”,当前涌现出了“雪山融水”“清泉樱桃”等为典型代表、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当地发展水平的果品品牌。

  产业蓬勃背后仍有隐忧。“一座温室投入约10万元,对农户压力不小。”李根善站在温室前坦言,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金融支持以推进设施智能化,同时亟需解决技术人才短缺与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记者手记】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最大价值

  在采访时,高杰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从6月到10月,如果我们能每天稳定供应200吨,对于现阶段乐都的蔬菜产业来说,这就是胜利。”

  朴实的话语,以及这个看似保守的目标背后,是相关部门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即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寻找突破口,再创造最大价值。

  数据显示,在2024年乐都区34亿元的一产产值中,蔬菜产业占比18.7%。今年,乐都区继续积极推动实施“设施+露地”蔬菜双轮驱动战略,蔬菜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精品化与规模化并行的发展路径。

  当前,乐都已构建起“一核三带多基地”特色种植格局:建成全省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植繁育基地,乐都长辣椒种植带动1.2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12家龙头企业、32家蔬菜种植基地与42家果薯种植基地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深入观察乐都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其源自三个维度的创新实践。首先,基于海拔差异构建的川水-沟岔-脑山三级种植体系,让蔬菜像接力赛般梯次上市;其次,科技育苗将关键生长期浓缩在大棚里,出棚后快速成熟的技术支撑路线;第三,抓住夏季南方“菜荒”窗口期,将冷凉蔬菜“北菜南运”,直供粤港澳。

  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向设施要精品、向露地要产量”的发展逻辑,不再是盲目追求全年供应,而是集中力量打造黄金产季。当客商拿着绿色有机认证报告来采购时,或许正是对高原农业发展智慧的最好肯定。(作者:李庆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李庆玲 牛玉娇 刘娟娟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脸上长痘痘什么原因 鸡的五行属什么 出水痘能吃什么食物 银行行长是什么级别 日代表什么生肖
msms筛查是什么意思 意境是什么意思 静脉采血检查什么 孕妇吃梨有什么好处 广州有什么玩的
王母娘娘叫什么名字 做梦梦见好多蛇是什么预兆 蓝莓有什么营养价值 孕妇吃什么最好 凝血酶是什么
本帮菜是什么意思 天气一热身上就痒是什么原因 鸳鸯是什么意思 左侧脖子疼是什么原因 什么样的人能镇住凶宅
孩子上火了吃什么降火最快hcv8jop5ns8r.cn 大学生当兵有什么好处hcv8jop4ns6r.cn 满月回娘家有什么讲究hcv8jop2ns9r.cn 尿比重偏高是什么原因hcv8jop0ns3r.cn bm是什么牌子hcv9jop4ns8r.cn
梦见老公有外遇预示什么zhiyanzhang.com 什么泡水喝可降血压hcv8jop5ns2r.cn 尿尿疼吃什么药hcv9jop6ns1r.cn 为什么会有跳蚤baiqunet.com 檄文是什么意思hcv7jop5ns0r.cn
凝血四项是查什么的hcv8jop8ns6r.cn 凉面是用什么面做的gysmod.com 257什么意思hcv8jop9ns9r.cn 身体湿气重吃什么药fenrenren.com 开塞露属于什么剂型hcv7jop5ns1r.cn
冬虫夏草有什么功效hcv9jop6ns3r.cn bees是什么意思hcv8jop9ns4r.cn 妍五行属性是什么hcv8jop2ns6r.cn 胰腺疼痛吃什么药hcv8jop6ns8r.cn 翰字五行属什么hcv9jop1ns3r.cn
百度